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和市各项决策部署,以狠抓项目引进和建设为总抓手,持续深化重点工作,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,全面做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向好因素不断累积,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、进中向好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平稳、稳中有升,经济结构调整优化,质量效益稳步提升,发展动能持续增强,社会民生不断改善,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,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988.3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9.0%,比一季度提高0.4个百分点,高于上年同期0.5个百分点;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8.2%)0.8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3位、黄淮四市第1位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71.18亿元,同比增长4.4%,增速居全省第4位;第二产业增加值424.13亿元,同比增长8.3%,增速居全省第4位;第三产业增加值393.01亿元,同比增长11.9%,增速居全省第3位。
2017年上半年商丘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九个特点:
一、农业生产形势较好
夏粮总产再创历史新高。今年全市夏粮面积719.4万亩,比上年增长0.8%,增速居全省第5位、黄淮四市第1位;夏粮单产494公斤,居全省第4位,比上年增加9.6公斤,增长2.0%,增速居黄淮四市第2位;总产为355.4万吨,占全省的1/10,增长2.9%,增速居黄淮四市第1位。
畜牧业生产平稳。上半年,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1.77万吨,同比增长2.8%;禽蛋产量12.44万吨,增长8.6%。
二、工业生产稳中趋升
上半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8.48亿元,同比增长8.3%,比一季度提高0.1个百分点;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8.2%)0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8位,位次与一季度持平。统计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,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,增长面达75.0%;17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其中,纺织服装服饰业、仪器仪表制造业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农副食品加工业、非金属矿物制造业、食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。上半年,这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.9%、24.7%、24.0%、8.3%、11.0%、10.0%,合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.3%,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.8个百分点。
三、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
上半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99.92亿元,同比增长13.1%,比一季度回落0.7个百分点;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10.9%) 2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2位,位次较一季度前移1位。上半年,全市工业投资499.56亿元,增长12.6%,增速同比提高15.4个百分点,比一季度回落4.1个百分点。全市民间投资676.30亿元,增长18.2%,增速高于全市投资5.1个百分点;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80%,同比提高4.5个百分点。
四、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
上半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.41亿元,同比增长12.8%,连续三个月持平;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12.0%)0.8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位,位次较一季度前移1位。分城乡看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.7%,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.6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零售额增长12.2%,零售业增长12.4%,住宿业增长14%,餐饮业增长15.8%。
五、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
上半年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.2%,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.7个百分点。其中,城市上涨0.5%,农村上涨0.1%。分类别看,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“七升一降”。其中,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.3%,医疗保健上涨2.4%,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.4%,衣着上涨1.4%,居住上涨1.2%,交通通信上涨0.9%,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.7%,食品烟酒下降2.4%。在食品烟酒价格中,粮食价格上涨0.9%,猪肉价格下降4.1%,鲜菜价格下降20.7%。6月份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.5%。
六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
产业结构明显优化。我市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结构持续升级,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。上半年,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.3:42.9:39.8;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9.8%,比上年同期提高1.1个百分点。
工业生产结构继续改善。一是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速加快、占比提高。上半年,全市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汽车及零部件、食品、现代家居、服装服饰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8%,增速高于全市工业3.8个百分点;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.9%,比上年同期提高3.0个百分点。二是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、占比下降。上半年,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5%,增速高于全市工业4.5个百分点;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.5%,比上年同期下降0.6个百分点。三是产品结构向质量更优、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调整。上半年,全市人造金刚石、家用冷柜、电子元件、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.8%、37.4%、34.8%和13.3%。
需求结构持续优化。一是投资结构持续改善。上半年,全市服务业投资增长14.8%,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.8个百分点;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1.4%,同比提高0.6个百分点。二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。上半年,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,金银珠宝类增长33.7%,体育、娱乐用品类增长20.3%,汽车类增长18.3%,均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。
七、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
财政收入较快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.60亿元,同比增长13.2%;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10.2%)3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3位。从收入结构看,税收收入44.32亿元,增长9.8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.8%;非税收入26.28亿元,增速19.5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.2%。
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。1~5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5.13亿元,同比增长12.6%,比上年同期加快2.3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省第9位;实现利润总额85.88亿元,同比增长20.2%,比上年同期加快8.8个百分点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12.7%)7.5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4位。
居民收入稳定增长。预计上半年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70元,增长9.0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0元,增长8.5%。
八、发展动能持续增强
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。上半年,全市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.5%,比一季度提高1.3个百分点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。
新产业快速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6%,增速快于全市工业6.6个百分点;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.8%,比上年同期提高2.6个百分点。
新业态蓬勃发展。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继续高速扩张,上半年全市限上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企业54家,实现网上零售额7.0亿元,同比增长78.7%。近年来与互联网销售密切相关的快递业务量保持高速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3322万件,居全省第3位,同比增长78.9%;业务收入2.55亿元,居全省第5位,同比增长50%。
创业主体大幅增加。上半年,全市市场主体29.92万户,同比增长20.3%。新增市场主体3271户,新增注册资本405.14亿元。创业创新大力推进,新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加,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九、社会民生不断改善
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
上半年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.39万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1.1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95人,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61.4%、59%和62.9%。
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。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,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.2%,低于3%左右的年初预期目标。
民生支出保障较好。上半年,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完成 219.8亿元,同比增长27.2%,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.2%。
上半年,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、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。总体来看,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,主要指标增速总体平稳、稳中有升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在全省位次前移,“稳”的格局不断巩固,“进”的态势更加明显,“好”的基础逐步夯实,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。
“稳”,主要是指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平稳,表现在这几个方面:
一是经济增速稳。
上半年,全市GDP增长9.0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8个百分点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增长8.6%,上半年增长9.0% GDP增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较好态势。除生产总值外,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二是居民收入稳。
上半年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.0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.5%,增速比较平稳。
三是就业稳。
上半年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.39万人,完成年度目标的61.4%。
四是物价稳。
上半年,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.2% ,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,也低于年度3%的调控目标。
“进”,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发生了更加积极的变化,表现在这几个方面:在三次产业结构上,服务业占比39.8%,同比提高了1.1个百分点;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过半,达到了50.5%。在工业经济内部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.6%,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了2.6个百分点。
“好”,主要是指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,表现在这几个方面:企业效益提升,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.8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省第4位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,上半年增13.2%,增速居全省第3位。民生保障较好。上半年,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7.2%,高于全市财政收入增幅。
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良好,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,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需巩固。下阶段,仍要坚定信心、保持定力,紧盯全年目标任务,进一步落实措施,适度进行精准调控,推动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持续积累,巩固稳中向好发展势头,确保完成今年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。